评论区功能开启

真没想到这是我开放的第一个页面

只是按惯例放一个目录
评论区能有什么目录呢
现在我还没完成Blog的框架的全部内容,因此只把现有的部分放上来了, 有些地方显得很粗糙(比如侧边栏),但没关系, 基本功能已经完成了,已经可以对用户开放了(比如此页面)
点我转跳到测试评论区(未开放)
其实我还没搞好,就先放着了.
点我切换深色模式与浅色模式
这是为了展示合理设置的透明度可以保持深色和浅色模式下页面均可正常显示.
仅需设置 body{ background-color: black; color: white; }
下面的文本布局太宽了, 点我收缩页面(越点越窄)

关于评论区

点我在新标签页打开
因为我目前的打算是开放这个半成品的个人博客, 而开放的目的是得到互动和反馈, 那作为可以互动的评论区自然就充当了载体的功能. Github Pages 托管的是静态页面, 因此网页都只有前端, 想要做到与服务器的交互, 只能使用静态代码与第三方 API 接口,
为了在静态页面上创造出评论功能, 有人想出了利用 Github Issues 来构建静态页面评论区的做法. 一个最为经典的工具就是 Gitalk , 它和我目前的功能基本不相上下, 优点是在 Github Issues 里存储的全部信息都是明文可见的, 且可以在GitHub网页任意删除修改 Issue comment 的内容, 并且布局经过精心设计比我的好看; 但是也存在不少不足, 我的评论区 (有些功能还在建设中, 因此是预期功能) 的优势在于: 除了评论文本, 还存储了很多元信息, 因此可以支持多种扩展, 包括但不限于 a)引用之前的评论或正文内容 b)使用原生 html 要素, 因此可以自定义布局 c)启用了各种安全或不安全的 CSS 和 JS 内容等 d)直接从其它网页复制带格式的富文本. 此外, 还增添了对于被引评论的转跳功能, 最重要一点是, 我还预计设置一个用户中心功能, 是独立于 Github 的本网站内部用户信息 (当然, 肯定是关联到 GitHub 账号的) , 这样用户的昵称头像之类的都可以自定义, 甚至可以自定义一个用户首页. 此外,还有
总的来说, 我的评论区在很多功能实现上都学习效仿了 Gitalk , 但是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关于为什么我要开放评论区

我上个学期(23~24秋)在写一个游戏, 当时使用的是 OpenGL + C++ 手写渲染引擎. 本学期我在 UC Berkeley 访学, 连接到家里台式机的远程桌面延迟太高了, 代码写起来很不爽, 而且我任务 C++ 用起来不安全, 想尝试一下 Rust. 因此, 我本学期准备写一个简单些的独立游戏, 如果有机会能放到 Steam 上卖钱更好.
"既然如此, 不如将游戏的开发过程写作博客, 作为我的博客的一个开端" 这样想着, 我决定将这个只有一点点框架的 Blog 先填充一点最基本的功能用着, 之后再逐步完善全部功能. 然后我发现, 框架再潦草都能用, 但是一些功能性的东西 (i.e. 导航, 留言板) 是不可缺少的, 于是就有了这个评论区的设想.
既然游戏是逐步构思逐步完成的, 把它放出来让人去看, 肯定会获得其他人的意见, 而这些宝贵的想法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 说不准就能发挥作用了. 反正最后游戏都是要给人玩的, 那写了一半的程序, 自然也可以让人瞧见, 顺带还能督促我不要开发一半弃坑了.

关于评论区的设计过程

这个我有一个随意记录的 markdown 文件, 我之后有心情再放上来, 反正也没人想去看的.
正文到此结束, 下面是评论区
评论区
文档末尾
Copyright@Rimor Aluria
All rights reserved
没有更多了。
背景我还没做,就撮合着看吧
背景我还没做,就撮合看吧
背景我还没做,撮合看吧
背景还没做,就撮合吧
背景还没做,撮合吧
没背景,撮合着吧
没做,背景随意
没背景,随意
没,撮合吧
对,没做
没有,
背景
.